more   
     当前位置: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 信息列表

温州市代市长姚高员对我院“毕业生留温工程”作出批示:促进就业、服务发展

·              314日,温州市代市长姚高员作出批示,肯定我院“毕业生留温工程”是一项促进就业、服务发展的双赢工程。

据悉,我院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精准实施“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联动改革,全力打造“毕业生留温工程”,助推温州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近3年,学院为温州经济社会发展输送7000多名高素质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以不到50%的温州生源,却有66.9%的毕业生留在温州工作,远远超过温州高校毕业生37%的平均留温率,成为真正扎根温州、服务温州的“本土大学”。

 

·              招生“接地气”,让学生“乐意来”

学院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浙江生源为重点、以特色宣传为手段,让学生从入校就“适销对路”。2017年共招生4229人,录取人数创历史新高,最低投档的专业也超过省线82分,在温州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一。学院也是省内唯一一所完成提前招生录取计划的国家示范院校。

对接温州产业,专业设置有“温州味道”。学院坚持“区域有什么支柱产业,就建设什么专业”,如新增工业机器人、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新兴专业,适应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新需求。对接中职学院,生源构成有“温州印记”。学院实现与温州职业中专、瓯海职专等13家温州中职学院对接的全覆盖,每年招收温州中职生1000余名,有效稳定了温州生源数量,同时也极大提升了温州中职学校的吸引力。对接区域文化,招生宣传有“温州特色”。学院在招生宣传中充分融入温州区域经济特点、温州人创新创业精神、优秀毕业生在温就业创业案例、温商创业典型等文化元素,吸引外地生源来温就读、留温工作,增强学生的区域归属感和获得感。

 

·              培养“下力气”,让学生“用得上”

学院主动把握职业教育和企业合作的变化趋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政、校、行、企四方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做到培养学生有市场,助推企业有办法,服务社会有作为。

产学结合,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学院坚持“与区域经济互动、与企业行业共赢”,分别与瑞安市政府、瓯海区政府共建瑞安学院、温州设计学院,与行业共建6个与区域支柱产业紧密结合的二级学院,与700余家温州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2年达到98%以上,企业用人单位满意度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一。产学研结合,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学院坚持“开展立地式研发,促进新技术应用”,以校内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与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为载体,45个校内科研平台每个至少对接一个学生团队,近3年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580多项,毕业生综合评价连续2年在全省名列前二。产学研创结合,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学院以新技术应用为切入点,依托国家级众创空间打造“训研创”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师研生随、师导生创、师生共创,实践“企业出题、学院接题、教师析题、学生答题”的培养途径,涌现出万洋集团苏孝峰等一大批在温创业的毕业生典型。

 

·              就业“有底气”,让学生“留得住”

学院通过打好宣传、质量、服务“三张牌”,多举措引优质企业入校、送优质毕业生上门,让毕业生乐于在本地就业,学院连续3年毕业生留温率保持在66.9%左右。

打好“宣传牌”,提升知晓度。学院立足优秀温企,建立“企业班主任”制度;立足优秀温商,开展“温商论坛”活动,传播企业文化和温商精神内涵;立足优秀校友,以校友在温就业、创业的鲜活事例,激励在校学生。打好“质量牌”,提升成功度。学院推行来校招聘企业岗位准入机制,举办“上市企业招聘月”“优质企业校招专场”“校友企业推荐”等活动,仅2017年就吸引了700多家本地企业参与校内招聘,提供优质招聘岗位20000多个,其中上市公司、行业龙头、骨干企业100多家,奥康集团一次性签约毕业生41名,森马、亚龙、申瓯等知名企业每年到校招聘,有些甚至成了温职毕业生的集结营。打好“服务牌”,提升满意度。抓好就业实习的对接,组织学生进本地优质企业开展专业实习或实践,“点对点”开展优秀毕业生就业推介;抓好就业市场的拓展,重点走访温州地区企业,巩固常态联络渠道,充分挖掘本地就业资源;抓好就业工作的体验,开展“企业参访日”等活动,提升学生就业满意度。

 



COPYRIGHTS ◎ 2008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招生网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温州茶山高教园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正德楼119室 邮政编码:325035 技术支持:思科信息
电话:0577-86680020 传真:0577-86680112 电子信箱:zsjy@wzvt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