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国家示范院校
    现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仅百所、浙江仅六所)、全国十大创新型高职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第五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展“最受关注奖”获奖单位。
NO2
公办高职院校
    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创办的全日制高职院校,由浙江省教育厅领导管理,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是浙江省四所公办高职院校之一,也是温州唯一一所公办高职院校。校园总占地837.2亩,总投资超7.4亿元,拥有教学设备总值1.2亿元,图书馆藏书108万册。
NO3
自主招生院校

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万人,年职业技能培训、鉴定1.5万余人。2008年成为温州唯一一所具有自主招生资格院校,五年自主招收服装表演、酒店管理等18个专业2170人。现有普通招考、单考单招、自主招生、五年一贯制四种招生方式。

NO4
全国领先高职
   学院在办学理念、办学质量、师资力量与社会服务能力等各方面均达到国内领先平,成为一所全国领先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院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开放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特色发展,坚持以转型升级为契机创新发展。
NO5
优越区域环境
      学院坐落于瓯江之滨、大罗山之麓的温州高教园区。园区水网密布,风景秀丽,与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共筑成浙南著名的大学高教区域,自然风光、园林景观、生态和谐、观光旅游共融,是温州现代化文明城市的亮点。校园景观集自然生态、休闲学习、滨水风景、人文景观为一体,环境优美,充分体现了“引厚德长技、注自然人文、创未来之路”的园林文化内涵。
NO6
高质量的就业
      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服务企业,建有完备高效的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形成了走访企业寻找岗位、一对一推介、精选化招聘会、毕业设计作品展示与招聘会合一等模式,毕业生进名企比例高、起薪高。就业率连续七年达98%以上,2005年被评为浙江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优秀单位,2011年被腾讯网评为“全国十大最具就业力高职院校”。
NO7
三性发展策略
      办学形成了基于“三性”的高职发展基本思路:在服务面向上突出“区域性”,坚持面向温州区域经济建设需要,服务温州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在类型特色上突出“实践性”,坚持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支柱产业需要的不可替代性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在办学层次上体现“高教性”,全面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
NO8
三能型的师资
      学院长期致力于师资队伍建设,突出“三能型”,即教师掌握理论知识,能胜任理论教学;具备动手能力,能指导学生实训、实践;参与企业相关研发工作,能帮助企业克服技术难题,开展应用研究。目前,学院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正教授35人,副高职称148人;具备“三能型”教师302人。
NO9
立地式的研发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融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成果转化、项目策划为一体的“立地式”研发,服务教学、服务教师培养、服务学生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学院拥有省级研发平台1个(省内高职院校唯一)和34个市、院级科技服务平;校内拥有两万平方米的技术研发大楼。
NO10
做展评聘合一
      学生第六学期留校2-3个月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完成后,各系组织毕业设计成果展,邀请行业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到场交流点评。成果展期间,同时举办招聘会,用人单位通过毕业生毕业设计作品成果及答辩的表现,深度了解学生,并开展招聘活动,做到“做展评聘”合一。
NO11
三课堂全学程育人
      以“学习风尚奖”、“校园之星”等典型为引领,采用“学生主体型”榜样教育形式,推进第一课堂学习养成教育;以专业技能训练为特色,采用“社团化”、“菜单化”的二早一活动形式,推进第二课堂习惯养成教育;以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为重点,采用“立体化”的社会实践形式,推进第三课堂劳动养成教育。通过三课堂的结合,推进全学程育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NO12
专业融合暑期实践
      开展以“三进一留”为主题,与专业实习相结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一以认识实习为主,大二以简单技能训练为主。“三进”,即鼓励大学生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开展专业实践和社会服务;“一留”,即鼓励大学生留学校,开展技能训练、创新研究和创业实践,锻炼学生专业综合素质。
NO13
双层次多方向培养
      依托区域产业,与行业和企业合作,构建“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以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主,同时培养部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并建立技术型、技能型的专业平台模块。各专业平台模块根据市场的需要,又分成若干个方向。学生根据自身的智力、能力水平,结合就业的需要,自主选择不同专业平台模块和不同方向的课程模块。
NO14
三个三结合的内涵
      通过“产业—行业—企业”相结合、“岗位—能力—课程”相结合、“基地—师资—制度”相结合,实施“三个三结合”的专业内涵建设思路。坚持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依托行业企业,服务区域经济,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品牌。现有国家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重点、特色优势专业15个,市级重点、特色优势专业5个。
NO15
教学工厂校园形态
      积极引进知名企业的生产车间和研发机构入驻校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建了一批教室与实训点合一、生产与实训合一、教学与研发合一的“三个合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专业工作室等,形成了融入企业文化并以实践基地为主的校园形态,使实训工位数与教室坐位数之比达到了2∶1。功能上融“产学研”为一体,教学上融“教学做”为一体。现拥有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1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5个,市级示范实训基地4个。